来源:校园健康网时间:2021-3-17
尿毒症这一疾病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,尿毒症这一术语是由PIORRY和HERITER于1840年描述肾功能衰竭之后而提出来的。具体讲,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,将其体内代谢所生成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经之排出体外,从而引起肾脏发生病变的病人出现全身的毒害症状。因此,对“什么是尿毒症”这一问题的诠释并非指其为一个独立的疾病,而是肾病病情恶化进展到终末的一个阶段的统称,此阶段也成为慢性肾功能呢衰竭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。
在尿毒症的很多病症中,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引发慢性肾衰竭、尿毒症最常见的病因。过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内,导致肾脏局部发生各种的病理生理改变,从而使得肾脏不断的发生纤维化变性,最终肾功能不断的降低。部分肾小球肾炎发病隐匿,临床症状不典型,可迁延数年,知道出现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、肾功能明显减低时,诊断为尿毒症时才明白自身存在肾小球肾炎疾病。
间质性肾炎。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竭、尿毒症发病的第二位因素。间质性肾炎发生时,肾小球萎缩、间质纤维化、瘢痕化,从而导致病人的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、肾脏功能进行性的减退。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。这些继发性的肾病多发生于病人肾脏受高血压、高血糖影响多年后。由于继发性肾病早中期发病不明显,难以为大家所重视,从而才导致尿毒症的慢慢来临。
多囊肾是病发比较少见的症状。作为先天性肾病的多囊肾疾病,多先天带有肾脏内异常囊肿,直到中年时期才有可能因外在因素影响(如腰痛、血尿等症状出现)而导致发病,并不断恶化进展。其他:如肾结石、尿路梗阻等多种情况,也有可以导致尿毒症的发生。
对尿毒症比较统一的认识是,肾病病人的肾功能丧失后,导致其体内的病理和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症状。事实上,尿毒症一旦确诊的肾病病人,其残存的正常能工作的肾单位仅仅剩下不足整个肾脏的10%。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,在肾单位受损的范围低于整个肾脏一半时,对肾病病人而言,可能并无很大程度的影响,此时临床上也可能没有很明显的难以耐受的症状出现。
yq
ln